网站首页 > 文明评论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布日期:2019-07-19
  蔡纯芳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思、读、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学生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作为一个范本,是诸多学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课堂教学也只能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的学习积累还应该与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
  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桂林山水》后,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什么景物让他最难忘;或者说说家乡的美景;也可以把这些“美”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听、说、写、画的能力。进而,我让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去发现更多的“美”,也发现破坏“美”的现象,从而发出呼吁,制作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紧抓不懈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1.启发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比如,五年级综合性学习的《有趣的汉字》中,我启发学生:“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它的趣味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安排汇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地去学习与探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文中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以四年级课文《尊严》为例,从历史背景入手,让学生通过其他“逃难的人”和“年轻人”的对比,体会到他的不容易,从而对他捍卫尊严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敬佩。这样,就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对理解课文内容,深化课文主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联系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生活是个万花筒,也是个大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比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完成四年级课文《万年牢》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结果,有的学生对生意人提出要求——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有的学生以自身或同学的行为发表看法——拾到东西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这样的教学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了教材,发展了教材,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三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多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
  新世纪的学生,能力不是单一的,应该具备全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丰富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五年级《综合性学习汇报课——遨游汉字王国》一课,主要是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前两周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各个小组展示方式丰富多样,有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剧《仓颉造字》,有直观、形象、生动的“造字六法”动画演示,情景引入谐音对联、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和字谜,讲述“一点值万金”的故事,以及书法作品赏析。学生在展示与竞猜的过程中,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胆量,还发展了各种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自身全面发展,是学生自身的需要,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情感得到了陶冶,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