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未成年人心理咨询
马克·吐温拿走募捐的钱——物极必反定律
发布日期:2018-09-12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他很感动,就决定听完以后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有点不耐烦了,就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很不满意,马上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了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而募捐开始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拿走了。
  马克·吐温看起来像个小人的行为,其实只是想表达对牧师讲道啰里啰嗦、耽误他的时间的愤慨。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这个成语,是说任何事物的特点都要适度才好,如果过了头,达到极限,就要起相反的作用了。
  心理学是这样解释这个规律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个定律的奇特效果。他是个滴酒不沾的人,甚至一提到喝酒他就感到恶心。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种习惯是因为有过一次极限的体验。
  小时候,他经常看到父亲喝酒,还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于是他很想亲自体验一下喝酒的快乐。一天,他请求母亲给他一瓶啤酒。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见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母亲说:“那好,你得像父亲那样一次喝足六瓶。”罗宾高兴地说没问题。
  于是母亲就在他面前摆了六瓶啤酒,一一打开。罗宾喝下第一口时,觉得难喝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喝完了这瓶。他说:“妈妈,我喝够了!”但母亲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逼着他继续喝。当罗宾喝到第四瓶时,胃很难受,把所有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以后的事他就不知道了。
  从此以后,他一听到喝酒两字就恶心。
  其实罗宾的母亲很懂得心理学。她看出儿子对喝酒产生了好奇,但她不希望儿子学会喝酒。根据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你越叫他不干什么,他越干得起劲,罗宾的母亲反其道而用之,干脆让他喝个够,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象,就是“酒太难喝了”。以后你要他喝他都不会喝了。
  这跟我们平时吃某样东西吃伤了,很长时间都不想再吃,是一个道理。
  聪明的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个定律来纠正学生的毛病。
  张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总爱和周围同学闲聊,张老师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不理想。
  有一天上晚自习,张老师发现他又和同桌聊得兴头十足。张老师就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已经很累了,同学们愿不愿意听一段精彩的演讲?”同学们高声叫好。
  张老师接着说:“最近我发现咱们班有一位同学才思敏捷,口若悬河,演讲天赋很高,而且他还十分勤奋好学,善于抓住一切时间磨炼自己的口才。下面咱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站起来,给大家来一段精彩的演讲好不好?!”
  同学们掌声如雷。这个学生站起来,红着脸,低着头一言不发。他越是不说话,同学们的掌声就越激烈,他也就更感到无地自容。
  张老师说:“一个男子汉,顶天立地,怎么像个小姑娘似的羞羞答答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啊!”那个同学突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道:“今天,我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保证: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在上课时说闲话了,绝不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不扰乱课堂秩序,请老师和同学们监督我吧。”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果然改掉了上课爱说话的习惯。

来源: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