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红色基因
惠来:红色基因润古今
发布日期:2019-06-18

  惠来是一座英雄辈出、被尚武文化浸润的红色之城。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忠义之士坚贞不屈的伟大气节和征战沙场的壮志豪情贯穿古今。资料图片


  惠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师旧址。资料图片
  惠来建县于1524年,古为百越之地,因县治设于惠来都,故名。
  惠来水陆通衢,被视为海防要地、闽粤咽喉、潮汕门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惠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明初,惠来就建立了靖海守御千户所,由兵部直辖,以抵御倭寇海盗;大南山更因其独特的战略地位,上世纪二十年代成为了中共东江特委和红军重要的根据地。
  历史见证,惠来是一座金戈相击、铁马横驰的英雄之城,也是一座英雄辈出、被尚武文化所浸润的红色之城。
  今日惠来,因革命遗迹众多,被评为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今日惠来,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步步崛起。
  一
  惠来忠义之士坚贞不屈的伟大气节和征战沙场的壮志豪情贯穿古今。抗元英雄陈梦龙义救文天祥而战死沙场的故事,便从惠来开始。
  1278年的一天,陈梦龙和夫人从惠来的葵潭、隆江一带击溃元将李峰统率的贼兵,元将李峰2000余贼兵被陈梦龙组织的义兵打得所剩无几。刚作休整,就有探子来报:“文丞相在海丰五坡岭被降将张弘范所执。”陈梦龙旋即提刀跃马率领义军奔赴海门解救文天祥。到达目的地后,陈梦龙一马当先冲进元营,双方激战了数小时,终因兵力过于悬殊,陈梦龙和部将刘义等20余人被团团围困在中间,其余900多将士壮烈牺牲。一场殊死搏斗过后,刘义等20多人先后英勇殉国,陈梦龙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元将仰其武艺,慕其忠勇,想以官禄诱降。陈梦龙破口大骂,誓死不屈。
  文天祥被俘后同样坚贞不屈,最终以身殉志、慷慨赴死,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00余年时光荏苒。1928年1月,春寒料峭。一支队伍经过海陆丰,一路向东悄悄挺进,在2月3日到达惠来县西部葵潭区域。这支队伍便是由彭湃、徐向前担任指挥员的红四师。彼时的他们正计划开辟大南山等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8年3月10日,彭湃、徐向前等率领红四师攻城指挥部和中共县委等机构进驻距惠来县城6华里的苗海村,筹划攻城。红二、四师和地方武装近10万人先后两次攻克惠来县城,放出监狱农民。3月24日,彭湃在苗海村佛母庙广场主持大会,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这是红旗首次在粤东上空飘扬。正是这支新锐力量和革命根据地留下的火种,在惠来形成燎原之势,1949年5月20日,惠来县全境解放,这是潮汕地区第一个全境解放的县份。
  无论是700多年前的陈梦龙,还是90多年前的彭湃、徐向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家国情怀,他们将自己的名字、足迹和故事深深印刻在了惠来这片土地上,让红色文化的基因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是惠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二
  惠来,是一片盛产英雄的沃土。
  方汝楫,惠来县惠城镇西联村人,惠来工农革命运动先驱。1925年11月,方汝楫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周恩来领导的第二次东征政治部工作队。1926年初,方汝楫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光荣地成为惠来县第一个共产党员。
  随后,方汝楫逐渐成长为惠来县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推动“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斗争的发展。1928年3月,方汝楫参加了彭湃、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当地革命武装围攻惠来县城的战斗,一年后出任中共东江特委副书记。然而,同年6月1日,在向省委汇报工作的途中,方汝楫被国民党反动逮捕并被残忍杀害,时年30岁。
  像方汝楫这样为了惠来革命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以至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有一名叫方凤巢的烈士。
  方凤巢,惠来县惠城镇人,14岁时参加潮州黄冈丁未起义。1924年,他与方汝楫等组织起惠来青年社,出版刊物《小铁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宣传,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惠来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派邓国保为特派员,到惠来指导工农运动,方凤巢负责农会和县工会的筹建工作。1928年9月,国民党派重兵围剿东江特委驻地羊公坑。方凤巢在掩护特委机关转移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6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41年6月25日,日军战舰两艘,由汕头开至惠来县海域,停泊于澳角村附近海面。次日凌晨4时,在2架飞机的掩护下,陆战队300多人进犯神泉,日机轮流向神泉镇南华街和惠城镇惠西路、北门等处投弹。日军在神泉镇外沙田沿地龙埔、塔脚登陆,遭到广东省保安团一营的抵抗。双方在文昌山展开激战,最终成功阻止了日军的侵略。这场战斗共击毙日军20余人,保安团排长谭成仁等官兵共计34人壮烈牺牲。
  惠来城向北,有一道险要关隘,名为棋盘石山。山下赫然耸立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是1961年为惠来各个时期殉难烈士而建造的。
  翻开烈士英名表,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镌刻着的惠来籍烈士就有600人之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他们的故事所凝结成的精神无疑是红色惠来最好的注脚。
  三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自古以来,每一支军队都由战而生,因强大战斗力而战果辉煌。胜战之师,铿锵的号角百世回响、代代相传。
  1962年10月8日,惠来县神泉公社东坑仔大队5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到海边防风林带去捡树枝,走在最前面的詹美香突然发现海滩上有一只橡皮船,船内还有枪支和子弹。这时她想起民兵叔叔们经常讲有特务总会上岸开展破坏活动的事,便立刻跑回村里向大队民兵营领导报告。民兵营指导员和其他干部到现场查实后,又立即向上级作了报告。很快,14名武装特务被一网打尽。
  同年12月6日,一股伪装成解放军的武装特务10人,在前詹公社大堆尾海滩偷偷上岸,被富有对敌斗争经验的前詹镇海防哨所民兵发现和识破。当时哨所有14人,但只有2支步枪。正在哨所的民兵营长方锦章与老民兵陈炳、班长方进元商量,巧妙用计诱导特务进村,前后只用40分钟,未放一枪一弹,就俘虏这股武装特务,成功粉碎了特务的渗透企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
  家国安危事,军人肩上责。
  建国70年来,惠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享受着当下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祖国和家乡繁荣昌盛而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前辈。
  惠来籍一等功臣陈文乙、陈镇辉,便是两个历沙场百战,建卓著功勋,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老兵。
  陈文乙,惠来惠城人,1944年出生,1963年12月入伍于南海舰队某水警区服役,是一名轮机兵。1965年8月6日,陈文乙主动请缨参战,与战友合力成功击沉蒋帮军舰“章江号”“剑门号”。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方仅以11艘鱼雷艇和4艘护卫艇击沉了敌军2艘大军舰,这一战在人民海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笔。战后,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部队,陈文乙所在的611护卫艇被人民海军授予“海上英雄艇”称号,陈文乙被记一等功。
  在战斗过程中,陈文乙所在的611护卫艇因被敌方炮弹多次击中,机舱受损进水。在千钧一发之际,陈文乙一边利用急救包为受重伤的麦贤得等战友包扎(当时麦贤得的战斗岗位在前机舱),一边排除机器故障,抽水、堵漏,坚持在二个轮机舱中战斗,维持机器运转,直到战斗胜利。返航时,陈文乙一人操控前后机舱机器,将受损后的611护卫艇和受伤的战友们平安送达码头。8月6日中午11时左右,护卫艇成功返航靠岸,受伤的战士们被运送出去,陈文乙最后一个上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果说这句诗诠释了陈文乙身上军人血性,一往无前的勇气魄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那么“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则是对下文中主人翁最好的写照。
  陈镇辉,惠来惠城人,1946年出生,1964年12月入伍,是海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营二连二排四班一炮手。1966年至1967年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在越期间,他历经72次战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67年5月1日的一场恶战,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他几乎丢了性命。正当战士们在吃午饭的时候,敌军出动60多架飞机对他所在的高炮阵地进行猛烈攻击,一时间整个阵地便成为一片火海。成群敌机在头顶上空猛烈扫射攻击,一个又一个的战友倒下去了。陈镇辉临危不惧,他一次次准确地瞄准敌机,一次次地开炮,一架架敌机被打成一团烈火而拖着黑烟往下掉。在艰苦激烈的战斗中,陈镇辉多次中弹,胸部、腹部、腿部严重受伤,右手也被炸断,然而他忍住剧烈的疼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经过抢救,陈镇辉捡回了一条命。如今,陈镇辉身上还存留着16块弹片无法取出,肠子被切除了14公分,其中两肺叶、腰椎各存留一个弹片没有取出来,被炸断的右手经手术重接后比左手短了2.5公分。
  他们的精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营养剂,他们奉献了珍贵的青春,用鲜血为信仰注脚,在“精神的高原”挺立为大写的人——惠来军旅文化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显厚重。
  五
  今年是惠来全境解放70周年,在这个充满纪念意味的时刻,我们的脑中不能只有回味与悲怆,眼前也不能只有鲜花和掌声。
  日历翻开到公元2019年3月14日,惠来县年度武装工作会议召开,记者见证了惠来县委在党管武装方面办实事真担当;民兵在破除和平积弊,提升备战打仗能力上出实招求实效。
  4月17日上午,惠城镇人武部正在举行军队改革后的民兵应急排成立大会。惠来民兵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要求,把备战打仗当第一要务,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地位,正在为建设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民兵队伍而奋勇前进。
  惠来,自1369年兵部设靖海守御千户所,600多年来,战火硝烟在这座咽喉之地飘起又散落,海防之城屡被攻守、战火不断。惠来,历史上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惠来”。
  惟有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党的恩惠带来“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主战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先行区、揭阳副中心和新的发展极”的建设蓝图。中国梦,强军梦,必将给人民群众在逐梦的路上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终得“惠来”。
  经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红色的惠来,滋养了红色的文化,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正为惠来的建设发展提供着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撰稿:郑超群 林宝凤
  本文参考:《揭阳市军事志》《惠来县军事志》《惠来文史》《惠来历史》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