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讲述老区革命故事】惠来县惠城镇五福田村:闪耀红色光芒的老区村
发布日期:2019-05-29
  惠来县惠城镇五福田村位于该县西北部山区,地处大南山腹地。革命战争年代,该村是军事要地,中共东江特委、东江军委、潮普惠县委、潮普惠县苏维埃、红四十七团团部曾常驻于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是一个闪耀着红色光芒的革命老区村。
  黄上棚石洞:彭湃同志办公旧址
  五福田村的黄上棚石洞是彭湃同志办公旧址。经历风雨洗礼和时光推移,如今石洞周围已长满了杂草,但洞顶一块20米长巨大的石头,清晰可辨。从洞口望进去,黑乎乎看不到光亮,但根据史料记载,该洞面积竟达100多平方米,可容百人藏身其中。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简陋、毫不起眼的石洞,当年为革命先辈们顺利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1928年3月底,中共东江特委机关从海陆丰转移到惠来,彭湃等东江特委领导人初驻于林樟村;同年5月,彭湃等白天进驻五福田村黄上棚石洞等处办公、开会,黑夜转驻东鼻湖石洞或过坳窑洞等处,领导大南山的斗争,开展土地革命。
  在幽深的石洞中,彭湃有感而发,在洞壁写下了许多革命歌谣,如“租债多,田割无,地主佬来上门讨;讨呀讨无钱,牵猪剥鼎真惨凄。大人想去死,奴仔哭啼啼;地主收租吃白米,种田的饿着死。土豪劣绅来压迫,匪军又来抢;农民真惨凄,一年到头食唔饱。镰刀放落,米瓮生丝,俺大家,团结起!土豪劣绅来压迫,敌人敢来抢,共同合力刣伊死!”这些歌谣,内容平实,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生动写照,激发了不少群众反抗压迫、参与斗争的革命热情。1979年4月,黄上棚石洞旧址被列为惠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德从: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五福田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拥护工农红军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信念坚定地与红军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用满腔赤诚和鲜红热血,保卫自己的家园,其中涌现了许多革命烈士,林德从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林德从(又名林德崇),惠来县惠城镇五福田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任县救护大队大队长;1930年9月9日,在蜈蚣桥战斗中,因掩护伤员而牺牲,年仅30岁。
  1928年春,在中共东江特委、中共惠来县委的领导下,惠来县各地农民运动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彭湃率领红四师及十万农民尖串队准备发动惠来武装大暴动——攻打惠来县城。作为后勤基地的五福田村,村里组织了攻城救护大队,林德从任救护大队队长。
  林德从把救护站设在白沙湖村的荔枝园中,指挥救护员抢救从阵地上下来的伤员。身为救护大队长的他,还随时跟随在彭湃的左右,竭尽全力保护彭湃安全。看到彭湃在枪林弹雨中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更加激发了林德从的战斗意志,他不时冲到前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战斗中,一名赤卫队员由于暴露目标,敌人将枪口对准了他,危急关头,我爷爷奋不顾身朝那位队员扑了过去,结果那名队员获救了,而我爷爷则牺牲了,年仅30岁……”林德从的孙子林俊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危险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林德从烈士的家属仍然矢志不渝地支持红军、支持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由彭湃夫妇和红军战士们一起亲手建起来的林德从烈士家的房子,还成为中共潮普惠南分委的驻地,“林德从之家”成为革命者的摇篮,见证了革命战争时期惠来一次次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成为“潮普惠”有名的红色革命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林德从烈士家属接到国家颁发的由毛主席亲自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盖章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上面写道:“查林德从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此证以资纪念。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十月三日。”
来源:揭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