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我们的节日·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讲述千年古邑 唱响活力古城——端午节 (附文化周活动时间)
发布日期:2023-06-20

端午节起源
  端午的“端”是随“午”给予的强调。“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 ? 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 ?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揭阳赛龙舟民俗史载已有400多年,多年相沿,已成为地方民众喜闻乐见的欢庆活动。揭阳赛龙舟2009年10月16日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配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挂彩绳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龙舟民俗文化周
  揭阳市首届龙舟民俗文化周将于6月19日启动。此次文化周包含龙舟凤舟巡游、民俗文艺演出、学绑粽、制香囊等10多项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榕城区人民政府将于2023年6月17日—24日举办揭阳市首届龙舟民俗文化周。
  本届揭阳市龙舟民俗文化周文体活动预告时间抢先看!
1.文创集市
时间:6月19日—23日16:00-22:0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2.夏日游园会
时间:6月21日19:30-21:3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3.游龙、舞龙活动
时间:6月19日16:30-17:3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4.铁枝木偶戏
时间:6月22日—23日20:00-22:0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5.旱地龙舟
时间:6月19日—22日17:00-18:0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6.龙舟摄影展
时间:6月19日—24日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7.美育工作坊
时间:6月19日—23日18:00—22:0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8.龙舟鼓表演
时间:6月19日16:40-16:5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9.非遗展览
时间:6月19日—23日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10.公园龙舟主题纪录片放映
时间:6月19日—23日18:00-22:00
地点:榕城区东湖公园

11.“学绑粽 过端午”民俗教习活动
时间:6月17日9:30 —11:00
地点:揭阳市文化馆一楼

12.端午民俗文艺演出
时间:6月17日9:30 —11:00
地点:揭阳市文化馆一楼

13.厚洋村端午节“龙舟竞渡”民俗活动
时间:6月17日9:30 —11:00
地点:梅云街道厚洋村

14.“制香囊,庆端午 ”文化活动
时间:6月17日 15:00
地点:揭阳市图书馆二楼公共活动区

15.“品味民俗 乐享端午”
时间:6月17日
地点:线上

16.“情浓五月天  声情颂端午”
时间:6月17日9:30—11:00
地点:揭阳学宫粤书吧

17.浓情端午  奋楫扬帆——龙舟DIY亲子活动
时间:6月22日15:00—16:30
地点:揭阳市博物馆

18.揭阳市传统龙舟、凤舟巡游活动
龙舟巡游
时间:6月19日16:30—17:30
地点:榕江南河榕城区东湖公园河段

凤舟巡游
时间:6月18日10:00—11:00
地点:榕城区西湖公园

本次龙舟民俗文化周节目丰富多彩
畅玩攻略请收好!
来源:榕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