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评论
预防校园欺凌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3-05-09
  有一些孩子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身体比较弱小,或比较自卑胆小,上学之后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欺负,如果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都会受到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杨琼敏认为,校园欺凌多发生于中小学阶段,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关注孩子学习状态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其他情况,预防校园欺凌,如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正确应对和引导,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在孩子心中播撒“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对于校园欺凌,家长要教育孩子既不做受害者,更不做欺凌者,也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图文无关)。林洁松 摄
  记者 刘春玉 通讯员 江晓玲
  什么是校园欺凌
  有一名读小学三年级的女生,一直都很胆小,自从换了班级,几乎天天回家哭诉被人欺负,今天谁踩了她一脚,昨天谁扔掉她的铅笔,前天谁打翻她的水壶。“今天某某打我了,呜呜呜……”妈妈说:“那你就打回去啊。”“我不敢……”“那你大声吆喝他,停止!跟我道歉!”“我不会……”“那你报告老师,某某打了你。”“老师在忙……”“那你打他嘴巴啊!”“我不要,呜呜呜……”她的话令她的妈妈和奶奶听后很生气。其实,孩子被人欺负,她自己肯定是没办法解决才回家向家长哭诉的。
  校园欺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地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校园欺凌包括语言欺凌、身体欺凌、财务欺凌、性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校园欺凌易发生在课间时间,上学、放学途中;校内隐蔽场所、学校附近。
  杨琼敏认为,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重复性、隐秘性、群体性的特点,既可以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步骤的,也可以是随机性的,但一旦欺凌开始,通常都会持续。欺凌行为通常有意躲避老师知晓,因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操场、宿舍或上下学路上。中小学生会因为兴趣和爱好不同形成许多非正式群体,有的还因居住区域而形成“团伙”。他们之间会因为对问题看法不同而产生纷争,有时会对对方群体的少数成员实施欺凌。
  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
  那么,校园欺凌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呢?杨琼敏分析认为,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关系欺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校园欺凌表现,但容易被忽视,就是通过说服同伴排挤某人,使弱势同伴被排拒在团体之外,借此切断他们的社会连结,使他们觉得被排挤。伴随而来的人际疏离感,经常让受害者觉得无助、沮丧。“关系欺凌”常涉及散播不实谣言,造成“言语欺凌”。言语欺凌亦相当常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伤害对方,包括取绰号、用言语刺伤、嘲笑、恐吓威胁等。虽肉眼看不到伤口,但心理伤害极大,有时甚至比身体上的攻击更严重,而且言语上的欺负很可能是肢体欺凌的前奏曲。
  “肢体欺凌”最令孩子恐惧。这是所有欺凌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形态,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包括踢打弱势同伴、抢夺东西等,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
  “性欺凌”类似性骚扰、性暴力,以身体、性别、性取向、性征等作取笑或评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体上的侵犯。
  “反击型欺凌”,受害者与加害者仅一线之隔,是受欺凌儿童长期遭受欺压之后的反击行为,也有部分受欺凌儿童会去欺负比其更弱势的人。有时此类欺凌结果相当可怕,如在美国,甚至有孩子因受不了长期欺凌而携枪至学校射杀同学与老师。
  “网络欺凌”速度快、管道多、杀伤力大。如今孩子身处信息爆炸的环境,能以快速、多元且便利的渠道来交友、聊天、玩游戏。由于隐匿性高、传播范围无远弗届,孩子很容易成为网络世界的欺凌者,使用网络散布谣言、留下辱骂或嘲笑等。倘若孩子经常从事这些行为,就是网络世界的欺凌者。“网络欺凌”现象在青少年中多有发生,危害性较大人更甚,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如果受欺凌者没有主动倾诉,家长老师较难发现,也很难提供及时的保护。绝对不能低估“网络欺凌”的严重性,曾发生多宗青少年因在网上受辱而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毁生命。
  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对此,杨琼敏认为,校园欺凌的危害非常大。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可能会造成大脑创伤,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被欺凌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压抑、焦虑等消极情绪,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孤立、愧疚、失眠甚至是自杀倾向,也更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人格障碍。
  校园欺凌行为可能造成欺凌者的骄横跋扈、恃强凌弱、敏感多疑等不良人格特点,更容易出现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等倾向,这种心理的不健全也会使欺凌者产生社会化障碍。
  研究显示,与未经历校园欺凌的旁观者相比,被欺凌者在学业表现上更差。校园欺凌降低整体教育质量,对受害者和施害者都有不良影响,使他们的社交与人际交往存在困难,在反社会或犯罪行为、低成就、不易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的风险增加,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应对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家长该怎么办呢?对此,杨琼敏给出了建议。
  如果孩子出现身体伤痕、逃学厌学、拒绝谈论校园、私人物品经常找不到或损毁、情绪异常、有自伤或自杀倾向、出现非正常的身体状态等情况,家长就要特别注意,要多关注关心孩子,及时与孩子谈心,一次不行就多次,因为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园欺凌,不要因为大意错失了挽救孩子的机会。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遇校园欺凌的信号,要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协调处理,也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家长要控制好情绪,保持理性,应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家长要及时稳定好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无条件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家长要鼓励孩子增强社交能力,建立自信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家长切不能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
  家长要教育孩子既不做受害者,更不做欺凌者,也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并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平时也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在孩子心中播撒“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及社会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护航。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