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普宁市
普宁市着力推进国级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做好普宁英歌“出圈”后半篇文章
发布日期:2023-05-04
普宁南山英歌队队长兼总教练陈来发指导队员进行训练。李铮锋 摄
  记者 郑乔慧 特约记者 罗凯瀚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2023年春节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以其刚劲奔放的舞姿和动人心魄的鼓乐火遍网络,与英歌相关的短视频“霸屏”各大社交平台,收获数亿次点击量;年仅5岁半的表演者“小时迁”一舞成名、圈粉无数。
  据不完全统计,普宁现有103支英歌队。近年来,发展于村落的英歌舞逐渐从广场走向舞台,从乡村走向世界,舞进北京奥运会、亮相上海世博会,惊艳北京世园会。如何推动英歌有效传承保护发展,依然是这项非遗“生命力”延续之路上必须思考的问题。普宁市将如何做好普宁英歌“出圈”后半篇文章?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普宁相关部门及多位普宁英歌传承人。
  把英歌打造成普宁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普宁英歌大放异彩,让舞者和非遗团队深感振奋,更提升了普宁人的文化自信。这与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密不可分。
  普宁英歌“火出圈”后,2月24日,普宁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普宁英歌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认真总结春节期间英歌火遍大江南北的成功经验,明晰普宁英歌现状及存在问题,形成下一步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普宁市文化馆里展示了英歌、嵌瓷、普宁豆干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普宁英歌占据了显要的展示位置。市民群众可以从这里了解普宁英歌发展的历史、流派等,感受普宁英歌的独特魅力。普宁市文化馆(普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陈丹萍告诉记者,近阶段来,他们立足实际,探索推动普宁英歌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同时继续创新发展。
  “以普宁英歌为主题,我们在去年开发了利是封文创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又大胆探索,开发出茶具、围巾等新产品,希望以新颖的形式展示非遗的文化价值,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普宁故事。同时,探索成立英歌村级文化馆,全面展示英歌文化。目前,在普宁流沙西街道南山村,英歌村级文化馆已经确定了建设场地,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中。此外,我们还摸索创作英歌主题歌曲,通过朗朗上口的音乐宣传独具特色的普宁英歌文化和时代精神。”陈丹萍介绍说。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普宁市提出,要深挖英歌文化底蕴,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推进普宁英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把普宁英歌打造成为普宁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普宁英歌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工作,普宁市立足实际,拓宽思路,谋划了一系列举措:筹备第三届“普宁英歌民俗文化节”,探索成立普宁市英歌文化研究会,全面提升普宁英歌传承保护发展工作水平,共铸英歌金字招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还积极促进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接轨,努力打造英歌品牌产业,探索“旅游+英歌”发展机制, 谋划推动普宁英歌进景区、进校园,促进文旅融合,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普宁打造“电商强市”战略部署,谋划依托电商平台,开拓海内外市场,为英歌产业带来更广阔市场。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让英歌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一直以来,英歌队是普宁英歌传承、保护的生力军。
  “南山英歌”作为快板英歌的代表,是普宁英歌中闻名遐迩的几大流派之一。今年春节,圈粉无数的“小时迁”所在的英歌队伍,正是普宁南山英歌队,该队队长兼总教练是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他表示,学习英歌的队员大多数是出于个人兴趣,通常白天工作晚上训练。这也就意味着当工作与表演冲突时,队员只能暂时放弃工作或者缺席训练、演出。长此以往,队员的生计会受到影响,队伍表演时也面临缺兵少将的情况,传承问题更是捉襟见肘。
  “英歌舞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能再是过去‘一师一徒’的模式了,推动非遗进校园十分必要。”陈来发如是说。在陈来发的主导下,早在2017年,南山英歌队就与南山学校合作,以传帮带的形式推动英歌文化进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山少年英歌队参与多场大型演出活动并录制电视节目,英歌进校园成绩斐然。在今天的南山村,像“小时迁”这种年龄的孩子,像模像样地跟着大人学跳英歌舞已不足为奇。
  英歌进校园,是普宁市扎实做好英歌传承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普宁英歌传承团队以学校作为教学阵地,致力推动英歌进校园,把英歌文化融入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中,为普宁英歌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活力。
  相较久负盛名的南山英歌队、泥沟英歌队等老牌英歌队,富美青年英歌队是普宁英歌的后起之秀,这支成立仅14年的英歌队,由一群青少年组成,他们在英歌舞中尽情挥洒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记者见到普宁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时,他正在指导队员进行训练。“右手拉大、跨步放直,眼神要到位,槌到哪里眼神就要跟到哪里……”他一一对队员进行动作指导、示范,队员则根据指导,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
  李俊浩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普宁英歌“火出圈”后,英歌队接连收到众多演出邀请。得益于网络等各种传播形式,除了揭阳本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广州、河源、福建等地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邀请他们去表演。4月18~20日,富美青年英歌队受邀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该节目将于5月4日晚8时在 CCTV-1综合频道、CCTV-3综艺频道播出。
  自9岁开始学习英歌以来,普宁英歌已融入李俊浩的血液里。他深知,传承创新是非遗得以延续的生命力。作为普宁一支比较年轻的英歌队,李俊浩带领队员们对动作队形、表演服饰等方面加以创新,希望以更加个性化的脸谱、服饰展示不同的人物个性,赋予角色、表演以生命力。又如,他们把空翻特技融入“时迁”的动作中,增加了“时迁”抓蛇的观赏性,让英歌舞更加与时俱进。
  “把每场训练都当作表演,在表演中寻找突破。”这是富美青年英歌队一直坚持的队训。在日常训练中,李俊浩对队员们严格要求,力求每场表演都能够精益求精。李俊浩心中有一个想法,他希望能扩大队伍规模,带领英歌队站上国际舞台,为普宁增光添彩。
  “英歌不只是一种舞蹈,英歌是有灵魂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英歌传承人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在当地党政部门、非遗传承团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代代英歌人将不忘初心,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积极谋求英歌传承、保护和创新,让普宁英歌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