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城市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55) 进贤:城郊小村城市化400年
发布日期:2021-06-09
  从钓鳌桥往东,沿临江南绿廊东行1.5千米,就来到东风河河口上,由河口往南,沿东风河河岸行走360米,就进入榕城区榕华街道进贤社区境内。2021年仲夏,我们走进进贤,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6个社区。
  西至东风河,北至八社棚户区,东至榕华大道,南至进贤门大道,都是进贤社区居委会的管辖范围。
  进贤社区居委会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进贤社区鸟瞰。郑楚藩 摄
  记者 蔡逸龙
  围尾社:明代的小村落
  就如我们在上一站《天福:从护境铳城到商贸旺集》读到的,今天进贤社区辖域载于地方志上最早的村落,是明代的围尾社,是渔湖都75个村落中靠近县城的一个。
  围尾社,清雍正《揭阳县志》也载为“围尾”。由围尾衍生的地名,还有围尾宫、围尾宫溪、围尾宫桥。
  围尾社居民建造有祭祀地方神的庙宇,因而称为围尾宫,这个地方并成为围尾社的社址,类似于社区居委会驻地。民国时期,县城辖属10镇中的北关镇就设在围尾宫办公。而东护城河北段往东经过围尾宫的一条小支流,也被称为围尾宫溪。
  围尾宫溪作为东护城河的一个支河汊,其河口在东护城灰炭桥(红桥)南侧,一路向东,一直流到今天的榕江公园处,与港墘沟的一条西南向支流连通。围尾宫就建在这条河汊的南岸,宫前也有小桥,称为围尾宫桥。围尾宫桥是石板桥,据1990版《榕城镇志》载:“围美宫桥:长4米,宽2.7米。”“围美宫”是围尾宫的雅称。潮汕方言语的“尾”书写为“美”的地名,在揭阳几乎是俯拾皆是,如阳美、沟美,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美”亦用为“尾”字。
  老蔡,20世纪70年代就读于榕城镇北市小学,他说在读到四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劳动,他们班里的同学,就有两回带着小水桶,从环城路走过灰炭桥,到榕江公园去给农田浇水,他们几个男同学就从这条小溪的河沟里打上水,去浇灌农田。
  80年代,新兴北路筑建起来,东侧的农田建起了屋舍,围尾宫溪东段就被填为下水道,只剩下新兴北路至灰炭桥这一河段了。
  从社,到宫,到溪,再到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历史”,“围尾”是这一带几百年的印记。
  进贤门开筑,小村开始缓慢城镇化
  明代以前,围尾社紧靠县城,但居民到城里办事,走的都是县城的北门。
  明天启元年(1621),揭阳知县曾应瑞于东门和北门两门之间重辟一门,命名为进贤门。自此,围尾社居民入城,就多了一个通道。而伴随着此门的开启,护城河外围尾社靠近这个新城门处也逐渐热闹起来了。
  我市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老师考证,历史上,在开辟进贤门的位置,曾经有过一门,但不知何时,因何缘故,由何人组织填塞了。从江西来的揭阳县知事曾应瑞,于天启元年开辟进贤门,方便群众入城。这段历史,载于揭阳人宋兆禴所作的《重开进贤门记》中。彭老师说,此前有门却被填塞了,到曾知县时开辟了进贤门,因而是重开。填塞,肯定有其原因,但重开,自然是有利于交通,而期望此城门为揭阳“广进贤士”的愿景,更包含着美好的寄托与期待。
  进贤门的开筑,让东护城河以东的土地快速走进城镇化。此前的县城城墙外,北城门外和东城门外形成两个聚居区,都紧挨着城门。在进贤门开筑后,靠得最近的围尾社人口就慢慢增多起来。而标志着这一带区域成为城镇一部分的,就是清咸丰四年(1854),围尾社从渔湖都析出,并入县城管理。虽然光绪年间一度重新析回渔湖,但不久返回。围尾社也由一社析为围尾宫、八社、五社3个社(居民小组),3社以品字形状紧依东护城河,北侧是八社,南侧是五社,五社东侧是围尾宫。
  八社的故事,我们在系列报道的上一站已作了介绍,但最初的五社,究竟是哪5个院巷呢?我们从《榕城镇志》地名表的普查名称上查到:孙厝巷、沈厝巷、竹巷、池墘陈4个院巷前均附有“五社街”3字,但还缺一院巷名字。我们又从我市地方文史学者孙锐卿在《古城觅踪》一书中所载五社院巷名中查到,除上述4个院巷外,还有屎缸巷、鸡绸巷、莲花双巷3个巷,据此判断,五社在几百年发展中人口逐渐增多,新建的屋舍院巷也就比原来的增加了。7巷中究竟何为先何为后,已没有必要考究了。
  民国时期,围尾宫东侧建起了零星屋舍
1946年揭阳县城地图上进贤门外一带多为农田。阿 龙 截图
  自清咸丰年间由渔湖析入县城之后,围尾宫、五社、八社隶属在城达道坊,民国时期隶属北关镇,北关镇办公场地设在围尾宫。
  然而直到民国初期,围尾宫东侧仍是广袤的农田,农田的东边,则是一片荒地,国民党政府在这一片荒地上枪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于这片充满血腥的荒地,群众大多是绕道而走。
  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党驻军62师师长香翰屏将平息县境阳夏、凤湖两乡(两地今属揭西县凤江镇)械斗所得的罚款大洋2.65万元,准备设为储备金,在揭阳办一所贫民教养院。但这项计划却未获响应,直到两年后的1932年,邑民姚梓芳以“黄岐老民”名义向香翰屏提出建议,凡捐款大洋100元以上者列为院董,在此基础上成立院董、理事两会,用上述罚款和捐款作为基金来办一所县的救济院。城里的邑绅孙少岩、孙鼎初、孙家哲、林篑初、吴香谷、吴文献、黄乾修纷纷捐款,画家孙裴谷、李琼华、丘及也专门举办筹款义展,将收入捐为基金。1933年4月,在进贤门外购民田15亩4分7厘,建起了揭阳县救济院,当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
  不久,在救济院与五社之间,又有两处屋舍建了起来,但在这三者之间,仍然是农田相隔。我们在一幅1946年揭阳县城的地图上看到,五社东侧是农田,往东是两处紧挨的屋舍,再往东,又是农田,接着才是救济院,救济院东侧又是农田,农田东侧便是荒地。
  整个民国时期,围尾宫东侧土地的城镇化,仅仅是零星进行。
  解放40年,全面城镇化
  1949年10月,中共揭阳县委机关办公大院。资料相片

  20世纪90年代初的榕江影剧院。资料相片
  1949年10月19日,揭阳解放了。新成立的人民政权接管了县救济院,改造为机关办公大院,中共揭阳县委搬进了这个大院,自此到1992年初,县委机关都在此办公。
  进贤门外往东的道路,解放以前称为城外官道,原来长134米,宽2.5米,在县委机关落址这条路的北侧后,1950年,扩建为长550米,宽15米,称进贤门外路。
  1955年,在县委机关办公大院西侧建起了新的房舍,将原来设于北窖丁府的揭阳县干部招待所迁来,20世纪80年代,县干部招待所扩建并更名为揭阳宾馆。
  1953年,揭阳县委县政府在解放前国民党枪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荒地上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7月1日,纪念碑竣工。1956年,将纪念碑周围场地规划建设为榕江公园,1957年6月,榕江公园首期工程完工。
  1957年3月,由华侨和揭阳影剧公司各投资2万余元公私合营榕江华侨戏院在进贤门外路、五社竹巷东侧建了起来,这个灰墙竹木棚结构的戏院,成为县城一处文化新场所,“到进贤门外榕江戏院看戏”,成为其时市民文化生活的热门话题。虽然,1968年7月21日夜里的一场大火,让戏院尽毁,但作为文化场地,却不因这场火患而荡夷,两个月后,戏院更名揭阳县影剧院,辟为露天文化场所,依然放映电影、上演戏剧。再往后,戏院复建为灰墙木架瓦顶结构,更名为榕江影剧院。依然是县城文化活跃场所。
  1960年以后,进贤门外路再次扩筑为宽28米,命名为新兴路。历经这一轮扩建,及以后的沿街商场建设,五社最南端的屎缸巷全部拆迁,走进历史。
  1965年,北河大桥的建成,揭普公路扩筑为15米沙石路。不久,揭阳汽车站搬至揭普公路东侧。新兴路和揭普公路交会处也建起了一排屋舍。1985年,揭普公路再次扩建,命名为榕华大道,沿路建起了3~7层的楼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围尾宫东侧拓建新兴北路,直通新兴路,随之,县财政局、县税局、县电影公司、县机关幼儿园等入驻这条新道路两侧,火机厂、铝制品厂、家具厂、五金厂、手表厂等企业也于此相继落户。
  今进贤社区辖境,在解放40年间,完全实现了城镇化。而这一区域,也成为县城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虽然已经百分之百融入城市了,但东风河东侧的旧屋舍,已然不能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市民期望对东环城路、东风河一带的改造呼声渐高。2016年,榕城区启动了五社、八社棚户区旧城改造,围尾宫、五社、八社等一批地名走入历史。经过几年的建设,新的楼宇已耸立于进贤社区西部。
  进贤设为居民组织,始于1955年
  2021年的新兴北路。阿 龙 摄

  2021年,进贤社区居委会搬进建贤新村10幢1楼新的办公地址。阿 龙 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城10镇合并为6镇,东关、达道两镇合并为东道镇,今进贤社区辖域隶属东道镇。1949年11月,揭阳县榕城市人民政府将6镇改置为6个分区,进贤一带属东道分区。1954年,东道分区改名为第六分区。1955年8月,各分区撤销,改设为41个自治性质的居民委员会,进贤门居委会是新设置的居委会之一,因位于进贤门一带而得名。1958年10月,榕城镇建立人民公社,重新把41个居委会设置为10个管理区,进贤门居委会在合并周围几个居委会后,命名为进贤门管理区。1961年,一度析为八社和石鼓里两个居委会,但1963年又合置为进贤门居委会。1966年,进贤门居委会改名为东风居委会。1975年,10个居委会改置为5个街道办事处,为榕城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东风居委会与东门居委会合置为第一街道办事处。1976年12月,5个街道办事处析为10个,不再以数字命名,东风、东门各自为独立的街道办事处,东风恢复名字为进贤门街道办事处。
  1992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榕城区将原榕城镇改置为5个街道。原来的镇属街道办事处均改称为居委会,成为新的街道属下居民组织机构。进贤门街道办事处在改制后,称进贤居委会,隶属新设置的榕华街道。
  进贤门社区居委会原在八社街办公,后迁至五社街,自五社、八社棚户区拆迁后,迁至公园路办公。2021年,居委会搬至建贤新村10幢1楼办公。
  进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惜文说,原来进贤社区管辖的区域很大,东风河以东的城郊结合部非农业人口,都归进贤门街道办事处管辖。1983年,随着人口的增多,新兴路以南区域划归新设立的新兴街道办事处;90年代,又再将榕华大道以东区域划归新设立的进安社区。每一次区划调整,都是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体现。
  从明天启元年(1621)进贤门重辟,至今刚好满400年,彭妙艳老师说,“进贤”一名,充满愿望与期待,可以唤起一代代揭阳民众奋起学习拼搏,学贤成贤,振兴家乡,400年来,进贤门如图腾般植根、耸立于揭阳人的记忆与追求之中。此前有进贤门内街、进贤门外路、进贤门居委会,2002年以后,新兴路、新兴东路合并改名进贤门大道,2018年,北河曲溪、溪南段之间一座新大桥开工,名字为进贤门大桥。进贤门从一座城门,延伸至街、路、桥。
  而得名于进贤门的进贤社区,当亦成为这一文化印记的一部分——从城门开辟,迎接她走上城市化道路开始。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