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告栏
揭阳市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初选名单)简介
发布日期:2019-09-19
  一、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普宁市)
  1927年10月2~3日,中共前敌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等八一 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和中共中央、广东省委部分领导人及南昌起义主要军事指挥员在流沙会合,周恩来等领导人驻流沙教堂。10月3日,由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主持,在流沙基督教堂侧厅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谭平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等。会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初步总结南昌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作出“丢掉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帜,打出苏维埃的旗帜,搞土地革命,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与当地武装结合,领导人员撤离战区转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等重大决策。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流沙会议”。
  普宁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简称普宁八一纪念馆,位于普宁市区(流沙)中心地段的河东路1号。旧址原为流沙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原建筑物大部分塌顶,由普宁县文化部门修复后于1963年辟为八一纪念馆,举办南昌起义“流沙会议”专题陈列展览,历经4次充实更新。普宁八一纪念馆占地面积约为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单层)近340平方米。常年向社会各界开放,免费参观,不定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市干部群众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及青少年学习历史、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年参观人数多达10万人次以上。
  二、揭西县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地处大北山区的揭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度东征在揭西境内进行了著名的“棉湖战役”和“河婆战役”,其中发生在揭西的“棉湖之大功山战役”是第一次东征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亦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是国民革命军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扭转了整个战局。1925年3月12日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中正、党代表兼任中央农民部长的廖仲恺、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苏联顾问加伦、总教官何应钦等第一次东征时驻扎在揭西棉湖兴道书院。1925年10月26日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何应钦、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第二次东征时驻扎在揭西河婆大光学校(现为公安局技术科)。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古大存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到大北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和建立农会,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潮汕地下组织在大北山建立广泛的秘密活动据点,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活动基地。
  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把大北山作为潮汕军事斗争的中心战略据点,以大南山、凤凰山为战略支点,以南阳山、五房山为转动点,建立梅花形革命根据地,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司令部、潮揭丰行委、潮梅行委(辖揭阳、南山局、潮安、汕头、梅县等地17个县市局)、中共潮汕地委、中共揭阳县委、揭阳人民行委会等党政军机关都设在揭西地域,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汕头地委机关报《汕头日报》的前身《团结报》在大北山创刊,后方医院等机关也都设在大北山。
  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8年建立,纪念馆位于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司令部旧址,现南山镇大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现已布置了15个展厅,展出了大革命东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粤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史料。现纪念馆已成为揭阳市一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成为宣传揭西县的红色窗口。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教育基地”、“武警广东省总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揭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三、揭阳市档案馆
  揭阳市档案馆1992年 4月设立,是揭阳市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保管基地、档案资料利用中心、已公开的现行文件查阅场所、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新馆于2012年7月动工建设,按照国家标准《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规划建设,主体工程五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多平方米,其中展厅1240平方米,档案库房2352平方米。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底完成整体搬迁,2015年2月正式开馆,对外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现有馆藏档案4.8万多卷(件)、资料8000多册。
  馆内设有档案查阅中心(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多媒体演示厅、多功能报告厅、档案陈列展览厅和地方文献陈列室等对外服务场所,成为集档案保管、对外服务、陈列展览、教育培训、技术服务、行政办公等功能的“五位一体”档案馆。档案陈列展览厅1240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展厅560平方米,专题陈列展厅224平方米,临时陈列厅360平方米,多媒体演示室96平方米。基本陈列展分揭阳党史春秋、揭阳地情概览、揭阳古今名人等三大部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揭阳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展示揭阳建设成就为主题,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传播地方红色文化,面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自2015年6月展厅开放至今,先后举办7个专题展览,接待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近3000人次。
  四、惠来县大南山革命纪念馆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吴南生等老同志的倡议下,2010年惠来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惠城镇林樟村建设惠来大南山革命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主展楼、管护室、接待室、馆前广场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布展内容105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展出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家在惠来开展革命活动时的珍贵史料,展陈丰富多样,管理科学规范,服务到位常年开放。该馆已成为惠来县党史教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馆以来,该馆把握时间节点,组织了多项活动。每年清明节、七一前组织县直单位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参观馆内党的革命历史展,听党史报告。
  建馆以来,该馆紧扣时代主题,结合本地特色,把握时间节点,组织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2016年以来,纪念馆举办“惠来县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红色印记摄影活动,揭阳市及惠来县摄影协会全体成员、有关单位党员干部及少先队代表共180多人参加活动;汕头电视台、揭阳电视台多次到纪念馆拍摄大南山革命历史素材,制作电视专题片;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主题展览,惠来县委组织部分期组织全县300多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到惠来大南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实践式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特别是2018年,纪念馆精心谋划,分批组织惠来县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副科级以上干部800多人,到纪念馆开展 “学先烈、明使命”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感受中国共产党惠来地方组织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大南山革命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进一步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正道、出实绩”决心。近3年来,大南山革命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次逐年增加,累计接受教育党员干部超过13800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党员教育基地宣传教育示范、辐射作用。
  五、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占地约为2万多平方米,2008年进行全面修缮和扩建,2010年进行布展,在原有基础上,崇圣祠开辟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展览馆”。周恩来革命事迹活动展览主要展示周恩来生平和3次到达揭阳进行革命活动的事迹及其影响,分为光辉一生、伟人足迹、星火燎原三大部分。周恩来同志于1925年3月、11月以及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曾三次来到揭阳,并入住揭阳学宫崇圣祠东厢房。周恩来同志3次入揭,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推动了揭阳乃至潮汕地区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促成了潮汕地区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展览馆”中厅布展了周恩来同志的浮雕场景、文物场景以及一些图文描述。其中包括了周恩来同志的人物浮雕、大南山石刻标语以及战时所用部分物品;模拟场景(油画)有揭阳人民欢迎东征军入城和周恩来同志在流沙主持召开军事决策会议的场面;文物场景主要包括战时战斗员使用的电话机、军事水壶,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所穿军装、皮箱、武器等内容;图文方面主要展示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永恒的足迹、星火燎原三部分。
  自2011年7月对外全面开放,保持每周5天正常开放,长假延长开放时间,全年接待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参观达30万人次,其中有组织的学校、团体来揭阳学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如:省纪委红色教育活动、市政研究专家、老促会、学生等20多次,参观人数达10多万,揭阳学宫还多次与学校举行志愿者活动,组织临近的中小学生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及“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参观学习体验活动,期间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通过开展各类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学生缅怀先烈,树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活动基地及第二课堂。
  六、汾水战役烈士陵园(揭东区)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汾水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八一南昌起义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三昼夜的“汾水战役”战场——玉湖镇汾水村与玉联村交界的竹竿山上,东靠广梅汕铁路和G206国道,西北临汕梅高速公路和北河。1998年在当年战场玉湖镇竹竿山顶建设汾水战役纪念碑,并在2000年至2007年逐步修建了烈士陵园、墓前小广场、环山小路,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阵地。第二期工程投资500多万元重修了烈士墓,建成环山水泥公路、纪念碑广场、墓园广场、登山路径和部分绿化工程。为使烈士陵园发展成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军训及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经过深入勘查和详细论证,玉湖镇委、镇政府决定对烈士陵园进行扩建。升级建设汾水战役纪念公园,以缅怀先烈为核心,将汾水战役纪念公园打造为缅怀先烈区、纪念馆展示区、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和军事拓展区,同时配套综合服务区(配套公园大门、景观绿化、主题雕塑、大型壁雕等),目前,公园已完成规划设计。
  汾水战役烈士陵园2002年12月21日被省政府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被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7月被省定为国防教育基地,2014年12月被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揭东区唯一一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汾水战役纪念公园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2017年5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考察组到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参观,2017年6月南粤星火路纪念建军90周年报导团到汾水战役烈士陵园采访。
  七、普宁市什石洋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
  大南山是全国18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什石洋村隶属于大南山街道。1926年中国共产党就在什石洋村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时期,中共普宁县支部便在村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30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村建立农民赤卫队,并参加三打果陇与和尚寮等反动据点的战斗。1928年彭湃夫妇曾驻在村里,领导全县的革命斗争。2月,普宁县苏维埃政府设址在村辉祖祠办公。抗日战争时期,村于1938年底重建党支部。并成立青抗会等抗日救亡团体。中共潮普惠揭中心县委领导陈初明、罗天、林川、方东平等先后到村指导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县委领导李习楷、李雪光、张希非曾到村指导工作。1947年,全村有10多位青年参军参战,为建立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战斗。
  为更好发挥什石洋村革命老区的优势,对革命历史旧址加以保护、开发利用,有效整合红色资源,什石洋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将按照“一一五一”规划思路,预计投资642万元,打造一条“红色路”,修建一条红色文化长廊,修缮五个红色旧址和打造一个“红色阵地”,围绕“红色阵地”建设,“红色路”打造,“五址”修缮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围绕该村革命老区的优势,对革命历史旧址加以保护、开发利用,有效整合红色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发挥。阶段来,中央、广东省、揭阳市等各级领导曾到辉祖祠参观并指导工作,扶贫单位东莞市石龙镇、普宁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曾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师生等人员到该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入党宣誓等,参观的人数约12000多人,为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和革命历史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
  八、黄旭华故居(揭东区)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本月,黄旭华院士被党和国家授予“共和国勋章”。
  黄旭华院士旧居位于玉湖镇新寮村,占地面积424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66平方米,陈列面积1988平方米,内设黄旭华成就展厅,黄旭华卧室、黄旭华家具、农具室各一间及故居管理处,在修建中有黄旭华书院、书斋路的配套。除了主体建筑外,还完善了一些独具古代风情的配套设施。旧居内有展品实物66件、图片58幅、文献资料12 套。
  黄旭华院士故居2018年被评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8月揭阳市军分区组织党员职工到黄旭华故居开展重温军人誓词活动;2017年6月南粤星火路纪念建军90周年报导团在黄旭华故居进行采访。
  九、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蓝康中心学校革命史教育基地
  潭王村蓝康中心学校革命史教育基地是以“蓝康中心学校”革命旧址为核心所建立的一处革命史教育基地。占地约28亩,教育基地主要包括“蓝康中心学校”革命旧址、蓝康中心学校革命纪念馆(正在筹建)、红色主题公园、党性教育小广场、抗日夜校识字班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蓝康中心学校前身)等建筑,融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抗战革命历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一体。在“蓝康中心学校”革命旧址内设立“抗日斗争主题图片展览”。在红色主题公园内个性化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词和宣传传统文化展板,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充分利用节日气氛,组织村民、党员干部、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如利用七七抗战纪念日、七一、十一等纪念日培养村民的爱国爱党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村民服务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村民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组织村民进行扶贫实践活动,加深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十、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红色村”党建示范村
  火炬村位于揭西县南山镇东北部,莲花山脉南麓大北山下,全村总户数为437户,总人口为1897人,贫困户数为48户,贫困人口为139人,东莞市委党校为火炬村帮扶单位,补列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和省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火炬村始建于清朝,因山脉地形如双龙会水,而曾取名为龙跃坑,1958年因该村是革命老区,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以“火炬”命为村名,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韩江纵队北山支队,以天保堂为驻地,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6月7日,潮汕地委在天宝堂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约60人,会上成立的“潮汕人民抗征队”,确定了以武装斗争方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政策。7月,抗征队发表了《潮汕人民抗征队告各界同胞书》,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潮汕的解放武装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潮汕)支队。武装力量发展到11个团,7000多人。天宝堂以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而闻名。
  1956年3月,天宝堂建立起果林场,“文化大革命”前曾作为揭西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校址,“文革”后期,又成为揭西地区知识青年的集中上山下乡点之一,先后有300多名知识青年在这里经受了时代和山区生活的磨炼。1984年8月潮汕人民抗征队旧址被揭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揭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汕地委在天宝堂会议后,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建立了潮汕地区的武装队伍,以武装斗争形式,正式向国民党政权宣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龙跃坑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一直是潮汕人民抗征队游击活动据点、后方根据地。1948年前后,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及后勤部曾设于在此地。刘向东、曾广、林震、陈彬、邱志坚、何绍宽等人都经常在这里活动,制定对敌作战计划,指挥了许多战斗,还开办了兵工厂,设立了潮汕军政法庭等。
  1948年夏,潮汕人民抗征队按中共潮汕地委指示,成立潮汕军政法庭,法庭的职能主要是审判潮汕人民抗征队在历次战斗中及平时抓捕的国民党战犯、特务分子,土匪和地主恶霸等。是年,潮汕人民抗征队军政法庭在此设立监狱看守所。
  1949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迁到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委会龙跃村北山楼内李氏祖祠,并设有电台,直接与中央联系,出版了《新潮报》指导潮汕各地党活动。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