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玉德人物
【第二届玉德人物】吴强:守护生命防线的救心卫士
发布日期:2015-10-22
  2013年,当广东揭阳医疗卫生队来到汶川县卧龙镇回访时,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藏族阿婆一眼就认出队伍中的揭阳市人民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吴强,她一路小跑到吴强面前,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大恩人,是你救了我的命呀!我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你。”吴强想起,这是他2008年援川时曾救过的阿婆。
  汶川人民的“生命卫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当吴强得知我市将派出医疗队支援灾后重建工作时,主动报名要求参加。同年8月,吴强作为我市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之一奔赴汶川县卧龙镇。
  当时的灾区余震不断,提供给医疗队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也十分简陋。面对恶劣、危险、简陋的灾区环境,吴强想的是:“我是揭阳第一批援川医疗队队员,我到这里一定要努力工作,发扬救死扶伤精神,为灾区群众做点实事。”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支撑着他和队员们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一天,一位70多岁的藏族阿婆被乡民背到了医疗队驻地。患者胸痛难忍、气喘不已、口唇发绀。急查心电图后,吴强凭借多年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并结合阿婆的症状迅速做出了“急性心梗”的诊断,患者情况十分危险。可缺医少药的驻地却给吴强出了道不小的难题。他迅速从驻地找来了相应的药物为阿婆治疗,缓解症状。因为条件所限,治疗措施只能靠驻地有限的药物和24小时观察。在接下来的5天里,吴强寸步不离地守在阿婆身边,随时观察血压、心跳及各项生命体征。所幸,经过几天的悉心治疗和照料,阿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愈回家。
  在灾区,吴强和队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对灾区伤病员进行医疗救援,3个月的时间共诊治患者2217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1例。其中,吴强和队友们救治患“急性心梗”的70多岁藏族阿婆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患者心中的“护心使者”
  2013年5月7日13时许,忙完一个上午的吴强正在午休,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叫醒了:“吴主任,一位公交车司机疑似突发心梗,现在正在送往我院的路上……”接到电话后,吴强立即赶到急诊科。患者被送到时,脸色发白,嘴唇发绀,呼吸急促,四肢冰冷,而剧烈的胸部疼痛使患者直冒冷汗。经过相关检查后,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准备介入治疗。”吴强说。随后,吴强来到手术室,沉着、冷静地穿刺、插导管、注射造影剂、置入冠脉支架。随着抢救治疗操作的进行,患者的心脏冠脉恢复了血液灌注,疼痛感逐渐消失,心电图开始恢复。患者得救了!
  事后吴强才知道,这名患者是揭阳“最美司机”罗世清。成功抢救“最美司机”仅仅是吴强这位“生命卫士”从医生涯中的普通一幕。现在他每年完成了心血管介入治疗400多例,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吴主任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工作节奏快,走路一阵风,如果谁在手术中慢了半拍,准会挨他批。”在心血管内一科副护士长王琼娜的眼中,吴强心中时刻装着病人。在CCU医治的病人大都病情危急,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从接手病人开始,到病情诊断,再到对症治疗,每一个环节吴强都亲力亲为,尤其对重症病患者,他更是24小时守护左右。王琼娜还告诉记者,在心血管介入手术实施中,医护人员必须穿着重达20多斤的铅衣实施手术。有时候,吴强一天就要为病人做7、8台手术,这么重的铅衣得连续穿十几个小时,然而这么多年,从未听吴强喊过一声“累”。
  身为心血管内一科、CCU主任,吴强始终用自己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王楚林对吴强的工作态度深为敬佩,“吴主任总是告诫同事,争取一分钟可能挽救多少心肌细胞,争取五分钟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只有病人还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精心救治。”王楚林对记者说。
  从医20多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他的仁心仁术得到了广大患者无数个“点赞”,当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送到吴强手里时,吴强总是十分平淡地说:“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对于吴强而言,“生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对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负责!”
吴强带领的心血管介入诊疗团队成功开展多项新技术抢救患者。陈艾云 摄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