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玉德人物
【第二届玉德人物】许小鸣:以笔尖记录抗战老兵历程
发布日期:2015-10-29
  3年多来,她踏寻3省11市,探访百余名抗战老兵,一字一句,写下40余万字的潮汕抗战老兵口述实录,用手中纤细的笔和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捧出人间大爱。
  她就是许小鸣,揭东区图书馆管理员,作为2015年揭阳唯一被推上南国书香节的作家,带着新书《我和我的抗战:潮汕抗战老兵口述实录》,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她与抗战老兵的故事也被广为传颂。
  记录历史,
  与时间赛跑寻访老兵
  那是2011年末,许小鸣因为撰写地方的抗日战场战争史,无意间发现有这样一群世纪老人,他们是从那个抗日战争烽火岁月的残酷时代挺过来的,平均年龄90余岁。许小鸣被他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
  次年春天,许小鸣接到广西玉林志愿者一封求助信,有一位揭阳籍远征军老兵黄俞鸣离乡77年,一直希望回家乡看看。许小鸣得知后,与当地志愿者一起两次前往玉林探望老人,根据老兵提供的故乡线索找到了老人家乡仙桥街道田东村及其亲人侄孙们,半年后圆了老人的回乡梦。揭东曲溪街道五堆村的徐秀专1937年加入共产党,当地下交通员,因为上线牺牲而失去与组织的联系,老人家一直渴望回归组织。为寻找知情者,许小鸣自己上北京寻找,几次托朋友往珠海联系,但由于年代久远,知情者大多离世,无法恢复老人身份。于是,她通过募捐,帮助困顿的徐奶奶修理破旧的房子并提供生活资助。
  谢茂强,是许小鸣接触的第一位抗战老兵,这位孤寡老人生活异常艰辛。2013年国庆,谢茂强病发,被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送进东山第一人民医院。回想起那天晚上在病床前与谢茂强的对话,许小鸣的眼眶泛红了:“我在病房里看到谢老时,他已经瘦得皮包骨了,我无法将他与70年前的那一位穿着草鞋,戴着草帽,意气风发,徒步往梅县投军抗日的热血少年联系到一起。”与谢茂强在医院交谈了一个多钟头,许小鸣说,几十年来,谢茂强因为历史问题吃尽了苦头,但却没有对谁说过自己的抗战经历,直到志愿者找到他,人们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抗日炮兵英雄。在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之际,谢茂强对许小鸣说:“从钓鱼岛事件,可以看出日本侵华之心不死,千万不要让我们这辈人的血白流。”谢茂强的这番话让许小鸣的心情异常沉重,她眼含热泪说:“历史有愧于这位老人,他没有抱怨,反而很担忧家国的未来,我的内心很震撼。老兵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我觉得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安慰就是用手中的笔,帮他们留下故事,留下这一段抗战记忆。”
  2013年底,94岁的谢茂强离开了人世。谢茂强的离世,给许小鸣带来很大的冲击,她说:“老兵们太需要帮助了,可是只有几个志愿者的力量是不够的。我想通过报道他们的抗日事迹,引起社会的关注,集结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他们。”于是,许小鸣彻底放下了原来的创作,开始全面寻找采访老兵的历程,文章陆续在《揭阳日报》发表。稿件刊发后,在周围与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影响,许多陌生人打电话通过报社联系捐款,许多人纷纷支持并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使原来只有18人的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猛增加到167人。
  出版文集,
  是对老兵最好的纪念
  在她寻访的一百余位潮汕老兵中,年龄最大的105岁,年纪最小的86岁,平均年龄92岁。其中有40多位老兵的事迹已采写成稿,有20位老兵的故事被收录进《我和我的抗战:潮汕抗战老兵口述实录》一书。
  据许小鸣介绍,寻找老兵的过程异常艰辛,抗战老兵普遍年迈,而且大部分居住在偏僻乡村,通讯闭塞,开始寻找是用最原始的办法——贴海报。许小鸣与志愿团队的几位伙伴组成海报队,四处贴海报。老兵们的年岁大,记忆模糊,有些已经耳背加上语言不通,交流很困难。为了顺利完成采访,许小鸣克服各种困难,记录老兵口述后,她还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核实,确认老兵身份。许小鸣说:“老兵相继离世,我手头的文稿成了他们的绝唱,结集出版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一段抗战历史。”每当写完一段文稿,许小鸣说自己“总会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好一阵子,情绪好长时间不能抽离,被沉重的责任压着”。
  “老兵们的经历就是国家的记忆,必须写出来,让更多年轻人都知道我们国家、民族曾经的苦难。”在谈到老兵们的故事时许小鸣几次落下泪水。她说:“最让我遗憾的就是,在我写书过程中,有几位老人相继离世,没能看到成书。”许小鸣对记者说。可是,当看到在世的老兵们捧着已经出版的书,激动得泪流满面并连声说:“我可以死而无憾了。”她知道这是对老兵最大的宽慰。
  3年多来,许小鸣参与寻找审核救助的揭阳老兵34人,7人已经离世。除此之外,许小鸣还为多名抗日牺牲的烈士遗属找到父辈的尸骨。为了找到沉寂在民间的抗战老兵,许小鸣和志愿队的队员们联合媒体寻找老兵,同时通过成立关爱老兵QQ群、建立微信群、在论坛发布帖子等方式在网络上寻找老兵。如今,揭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关爱范围已扩大到全国,其精神与爱心传播已成为全国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的组成部分。
  已有的文史或许未能完全还原这场战争,幸存的抗战老兵,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他们曾经处于这场历史风暴的中心,他们的口述记录,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可以使干枯、粗糙的历史鲜活和丰赡起来,引领我们走近历史的现场。许小鸣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历史使命,用一名文人的良知温暖了抗战老兵的风烛残年,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记录了一段非常珍贵的历史,更为社会树下一个大爱的典范。
许小鸣积极寻访抗战老兵。通讯员 摄
来源:揭阳日报